《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一個真正友善開放校園的理想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圖片提供/123RF


上學期我走在校園的一隅,發現有一個座位上經常坐著一個看起來很青澀的學生在看書。剛開始我不以為意,想說就是一般的學生,但後來我發現那位學生很常出現,還坐在同一個位子上,更特別的是他看的書不是一般大學用書,而是高中教科書和考用參考書。

有一天我再次經過他的身旁,忍不住好奇地停了下來,笑著問他:「同學你好,我可以冒昧請教你一個問題嗎?」

這位同學看到我走近他,顯然有點慌張,但還是勉強擠出一抹微笑,點點頭說:「嗯!你有什麼想問的嗎?」

我說:「我可以請問你是我們學校的學生嗎?因為經常看到你在這裡看書,好奇想認識你一下。」

同學頓了一下,想了想,聲音有點緊張地說:「喔……不是……我不是你們學校的學生……我是一個重考生,因為很希望可以考上臺灣師大,所以才來這邊看書。不曉得你們學校有規定外校的人不能在這裡看書嗎?」

我說:「喔!當然不是,只要你覺得在這裡看書很好,都很歡迎你來的。我只是有點好奇,你為什麼會經常出現在這裡?如果外面下雨怎麼辦?」

同學聽到我的善意,看來鬆了一口氣,繼續說:「我很喜歡大學的氛圍,所以每次我在這裡看書心情都會特別好,彷彿我就是臺灣師大的學生一般,讀起書來特別有效率。如果外面下雨,我就會進去找空教室;如果那間教室等一下要上課,我就得趕快再跑到其他地方看有沒有空的地方,所以我經常得跑來跑去。

有時候讀書讀累了,偶爾也會換證到你們學校圖書館,看看裡面自己感興趣的書,放鬆一下。因為我很喜歡心理學的東西,所以也會查詢你們學校的課表和網路風評,去某些心理學的課堂旁聽;反正課堂上學生人數很多,老師應該也不會認出我不是選課的學生,那種感覺很自在。」

「嗯!你很知道怎樣找尋和善用學習資源,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誒!真棒!那我可以繼續問你,你最感興趣的科系是什麼系嗎?」我接著追問。

同學想了一下,說:「我對社區營造很感興趣,我很希望以後自己可以有能力讓社區裡面各式各樣的學習資源對所有人都開放使用,而不是某個學校學生或機關專屬的。就像我很喜歡去公共圖書館看書,只要是它們的開放時間,我總覺得自己何時去都是被歡迎的,我很喜歡那種『資源開放』的友善感覺」。

聽了這位同學這番話,心中不禁讚嘆,還沒上大學,就這麼有社區資源創造、連結與共享的概念,真不容易。所以我點點頭,繼續專心聽他說……

同學接著說:「我還很喜歡參加圖書館或美術館經常舉辦的一些有趣工作坊或小活動,因為每次當我心情不太好的時候,只要參加她們的活動,就會覺得心情很愉快,可以吸收很多新知識、認識很多新朋友,而且不會擔心被貼上『心理或精神有問題』的標籤。」

聽到這兒,我很確定這位同學真的非常適合社會教育系,於是我跟他簡單介紹了一下我們系的特色與課程,並熱情地邀請他考慮來唸我們系:「希望今年我們有機會在社會教育系相遇!無論最後你有沒有來社會教育系唸書,我都相信你的友善開放校園價值觀,一定會讓你成為一個很有生命力、創造力的社會教育工作者!」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閱讀】:
美國福音派的 同性戀論戰
從死刑看人性的價值
珍貴蝠魟大賤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