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姊妹》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從基甸看讓上帝作領導人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基甸與羊毛》(Gideon and the Fleece),馬騰·范·黑姆斯克爾克(Maarten van Heemskerck),1550年。(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有領導人的頭銜容易,但要成為一位好領導人很難。多數人都不是天生具備領導能力,而是透過後天訓練逐漸成為優秀的領導人。不少書籍與課程傳授領導的祕訣:要具備謙卑、正直、勇氣、熱情等品格,要善於傾聽、懂得尊重他人,還要有組織能力,處理事情明快公平,並保持專業上的進步,懂得提攜後進,面對壓力時要有耐受力……。其實聖經充滿領導祕訣,不少坊間書籍與課程從聖經取材,卻都漏失一個最重要的領導祕訣──讓上帝作領導人。

成功領導的祕訣 

聖經裡,每個成功的領導人都讓跟隨者明白真正的領袖是上帝,他們不過是代理人,是上帝的僕人。約書亞率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應許之地時,特別提醒他們:「你們要敬畏耶和華,誠心實意地事奉祂,將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和在埃及所事奉的神除掉,去事奉耶和華。若是你們以事奉耶和華為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是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事奉的神呢?是你們所住這地的亞摩利人的神呢?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約書亞記24章14~15節)約書亞清楚地告訴眾人,他和他的家事奉耶和華,他們家是耶和華的僕人,真正的領袖是上帝!

約書亞和諸長老還在世的時候,他們用「讓上帝作領袖」的方式,率領全國百姓忠心事奉耶和華。但這些領袖一一離世後,全國百姓開始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忘記耶和華、離棄耶和華,轉而事奉其他國家的神明──諸巴力、亞舍拉、亞斯她錄、亞蘭的神、西頓的神、摩押的神、亞捫人的神、非利士人的神。因為以色列人不尊耶和華為領袖,祂就撤去保護,以色列人於是落入各路敵人手中。

這段時期,又稱為士師時代,當時的領導人稱為士師。他們沒有摩西、約書亞、長老們「讓上帝作領袖」的祕訣,於是興起後很快敗落。其中,基甸的故事篇幅長、描述詳細,從他身上可以清楚看到領導人如何成功與失敗。

上帝標準是忠心聽令  

基甸出身於瑪拿西支派最弱的宗族,是家中最不受重視的人。耶和華選領導人的標準與世人不同,祂要的唯有忠心聽令,至於作領袖需要的特質與才幹,祂會一一補足。耶和華對缺乏自信的基甸說,他不用擔心自己不足,成功領導人的重點在於上帝與他同在,他能藉此輕易擊敗米甸人,好像擊打一人一樣。

耶和華要基甸聽從的第一個命令,就是遵行上帝頒給摩西的十誡中的第一條:「我是耶和華你的上帝,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上帝。」意思就是讓上帝作領袖。耶和華要基甸拆毀他父親為諸巴力築的祭壇,又砍下壇旁的木偶亞舍拉當柴火,把公牛放在上面燒掉。基甸聽從上帝的吩咐,冒著被親族處死的危險,完成了這件事,顯示他是耶和華的僕人。

緊接著嚴峻的考驗來臨,根據士師記7章記載,米甸人、亞瑪力人和東方曠野部族三方大會師,要攻擊以色列人。耶和華的靈臨到基甸,他就吹號召集以色列各支派反擊,總共有3萬2000人響應。然而耶和華要讓人們知道這場戰役是祂的戰役,所以祂對基甸說:「與你在一起的人太多,我不能把米甸人交在你們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自誇:『是我們自己的手救了我們。現在你要向眾民宣告:『害怕戰慄的,可以回去,離開基列山。』」(2~3節,新譯本)於是2萬2000人回家去了,只有1萬人留下來。耶和華還是覺得人太多,祂用河邊飲水試驗,只選了300人,其他人通通打發回家,因為祂要讓世人知道真正的領導人是耶和華。

基甸眼睜睜看著好不容易湊到3萬2000人迎戰,卻被上帝搞到只剩300人,忍不住滿心恐懼,不知這仗如何打。上帝豈會不知道基甸心裡想什麼?當天晚上,祂命令基甸:「起來,下去攻營,因為我已經把他們交在你手裡了。如果你害怕一人下去,可以帶著你的童僕普拉一同下到營地那裡去;你要聽聽他們說什麼,然後你的手就必堅強起來,有膽量下去攻營了。」(9~11節)

基甸半信半疑帶人到敵人營地的邊緣,放眼望去,敵軍像蝗蟲遍佈穀中,他們的駱駝多得像海灘的沙粒。基甸硬著頭皮潛入敵營,就那麼剛剛好,聽到兩個軍人在說話,一人說:「我作了一個夢,夢見一個大麥餅滾入米甸營中,到了帳幕,把帳幕撞倒,帳幕就翻轉朝上了。」(13節)另一位回答:「這不是別的,這是以色列人約阿施的兒子基甸的刀;神已經把米甸和全營交在他手中了。」(14節)基甸一聽,立即跪下來敬拜上帝,渾身充滿勇氣。他回到以色列營,對他們說:「起來,因為耶和華已經把米甸的軍隊交在你們手裡了。」(15節)半夜以前,這300人悄悄到達敵營邊緣,左手舉火把,右手拿號角,吹號吶喊:「為耶和華!為基甸!」(18節)敵軍倉惶奔逃,耶和華使敵軍自相砍殺,十幾萬大軍全數陣亡。

成為領袖的試探   

300人大勝十幾萬人後,人民對基甸說:「你既然拯救我們脫離了米甸人的手,求你和你的子孫統治我們。」(8章22節)但事實上,拯救以色列人脫離米甸人的是耶和華,真正的領袖是上帝。上帝當時刻意削減以色列軍力剩300人,就是怕以色列人認為是他們自己或基甸一人的功勞。果然不出上帝所料,以色列人轉頭就忘記了,認為是人的功勞。

基甸一開始婉拒,對以色列人說:「我不統治你們,我的子孫也不統治你們,唯有耶和華統治你們。」(23節)顯示他知道清楚戰功要歸給耶和華,他沒有半點功勞,耶和華才是真正的領袖。事實如此,他們300人吹號吶喊就贏了,豈是人所能行的?

可是基甸只是話說得漂亮,終究抵擋不了作領袖的誘惑,他要求以色列人把每個人奪來的金耳環交給他,那些金耳環共約20公斤重。基甸用那些金子做了一個以弗得偶像,放在家鄉俄弗拉,之後所有以色列人就去拜那個偶像。基甸雖然婉拒作政治上的君王,但他要做宗教領袖,跟他的父親一樣。

基甸也收下人民所贈屬於君王身分的戰利品──米甸王穿戴的裝飾品、垂環和紫色衣服,還有駱駝頸上的項圈。他還娶了很多妻妾,總共生了70個兒子,儼然是君王的規模。可以想像,要容納這麼多人同住的房子,必然得像王宮一樣大。基甸口頭上說不願意作以色列王,實際上卻過著君王的生活。更明顯的是,基甸在示劍有一個妾生了一個兒子,基甸給他取名「亞比米勒」(אֲבִימֶלֶךְ),意思為「我爸爸是王」。可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亞比米勒這個名字召告世人:「基甸就是王!」

基甸死後,以色列人民轉去拜其他神明,不去俄弗拉拜那個金偶像,亦不再敬拜耶和華──那位曾經救他們脫離四周仇敵的上帝。而基甸這個兒子亞比米勒頂著「我爸爸是王」這個名字成長,作王的貪念使他終於化為行動,殺了自己的親弟兄,只剩下一個年幼的躲藏起來,逃過一劫。以色列人分裂,一部分人聚集,立亞比米勒為王。戰爭又開始了,最後亞比米勒被一個婦人用磨石打破了腦骨,半死不活的他叫旁邊的少年用刀刺死自己。

作耶和華的僕人 

教會界有很多領導人像基甸一樣,原本沒沒無聞,缺乏領袖的特質與才幹。但上帝只需要這些領導人忠心聽令,祂自會一一補足他們需要的才幹與智慧。上帝揀選我擔任信望愛聖經網站的執行長,並非因為我熟悉聖經、知識過人,也並非因為我出身於歷史悠久的基督教家庭,更非因為我後面有大教會背景。這20年來,上帝就是我的領袖,祂知道如何訓練、栽培祂的僕人,一步步走來,如今我竟成為神學院的聖經老師,真是當初始料未及!我緊抓著「讓上帝作領導人」這個祕訣,深怕自己有朝一日重蹈基甸的覆轍,自以為是領袖、聖經網站是自己的。在神學院時,我也不時給未來的牧者、傳道打預防針,他們未來都是教會的領導人,但千萬別把會眾帶到他們面前,將人們對耶和華的信仰轉變成信仰他們。基甸抵擋不了作領袖的誘惑,前車可鑒,讓我們獨尊耶和華,祂才是真正的領導人,我們只是祂的僕人。

about 陳小小

about 華子

about 飛飛

【延伸閱讀】:
王的心不在神手中,真的嗎?
上帝不聽這樣的人禱告
我們快淹死了,主都不在乎嗎?再思耶穌平靜風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