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的背後(上)

【作者:應仁祥信望愛閱讀 2008.04.06


 身為基督教文字工作者,每次讀到李牧師這類談到基督教文字工作應該努力面向廣大非基督徒讀者的文章,心情總是很複雜。

 一方面覺得自己又被上帝提醒,再次看見上帝的心意原是要萬民得著祝福,身為基督教文字工作者的一份子,理當在傳福音、藉由文字讓基督信仰觀念潛移默化這件事情上貢獻心力。

 另一方面又有些擔憂,擔憂這樣的文章是否會讓讀者誤以為基督教文字工作並未好好承擔起這項任務。

 甚至我擔心讀者因此質疑基督教文字工作的專業,對我們的出版品心生疑慮,覺得我們只是在跟基督教圈內的人說話?這種負面的心態,對於文字工作的殺傷力,有時是難以形容的。

 就筆者在基督教出版界工作多年的經驗,倒是很深刻地體驗到:從很久以前,文字工作早有不少有志之士就積極思考著該如何「選題」、「包裝」、「行銷」,甚至包括「栽培作家」,好讓基督教的出版品,能夠進入一般非基督教的市場裡,讓上帝的福音有更多機會被人認識。

 事實上,單就李牧師文章中提到的施以諾先生和張文亮老師,就有很多背後的故事可以訴說。

 的確,我們很欽佩主流出版社在《信心,是一把梯子》這本書上所用的心思,不管是書名或是封面設計都極具巧思;此外,我們也很敬佩出版《電學之父─法拉第傳》的文經出版社,他們投入許多人力,向各機關學校推介這本書,間接促使連鎖書店詢問購買的人增多,使這本書長銷不墜。

■ 背後的血汗

 但是,吃瓜當知種瓜的辛苦。我們看到《信心,是一把梯子》或是《電學之父─法拉第傳》如此受到歡迎,便不能不知道,在這兩本書背後,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好比《信心是一把梯子》的作者施以諾,早在這本書出來之前,就以《單純,所以傑出》等書成名已久,慢慢培養出許多喜歡他書的讀者。

 《單純,所以傑出》同樣也是金石堂暢銷書,可是這暢銷書得來不易。

 以現在金石堂、誠品的進貨條件來講,出版社想將書擺在他們的店面,一般的折扣都低得嚇人,假如再把中盤商也考量進來,出版社幾乎都是用淨利不到一成的價格供貨,而且這還只是確保書能進連鎖書店!

 至於能不能收到書錢,則是另外一回事,因為連鎖書店採取的模式是寄售制,書賣一本才算一本的錢,很多時候,書去書店了快一年,封面早因時間泛黃,才被退書回來,這書不但沒有幫出版社賺到一分一毛的錢,甚至以後也不能再賣錢了,只能認賠作收。

 除此之外,連鎖書店也不可能只進一種書,他們雖然喜歡暢銷書,但也希望自己的店面書種愈多愈好。

■ 不計代價的付出

 據筆者所知,出版《單純,所以傑出》的橄欖出版社,也有很多自家的出版品放在各連鎖書店裡,粗略估算大約廿種書好了,金石堂一百家門市,每家每種都要一本,那就等於有兩千本書是押在金石堂門市。

 換言之,出版社錢還沒賺到,就先得不計成本地把兩千本書(按定價算約五十萬元的貨品),免費供連鎖書店差遣,而且隨著投入的時間愈多,投入的成本愈大,甚至可能上了百萬也不離譜。這對盈餘本來就不豐厚的基督教出版社來說,是非常大的負擔。

 但也就是橄欖出版社這樣不計代價,數十年如一日地付出,終於有一年,有點果效,施以諾的書受到歡迎,成了暢銷書。沒有橄欖出版社的經營,我們永遠不會有一個作家施以諾的出現,自然更不會有主流出版社的那一本《信心是一把梯子》了。

■ 編輯的十年陪伴

 至於另外一位作家張文亮,出版其《科學大師的求學、戀愛與理念》的校園書房出版社,為了培養出這樣一位作家,也付出相當心力。

 早在還沒幾個人知道張文亮老師的名字之前,有位資深文字工作者吳鯤生,就經常在寫作這條路上陪伴著他。

 當時的吳鯤生,自己是《校園雜誌》的主編,因為欣賞張文亮老師文章的創意,便和旗下另一份青少年雜誌《佳音雜誌》主編胡嵐芸姐妹商量,開始在雜誌上刊登張文亮老師早期的著作。

 據筆者向張文亮老師幾次採訪的經驗,張文亮老師對於吳鯤生和胡嵐芸願意採用他早年寫成的文章,是非常感激的,因為這給了一個初出茅廬的作家很大的鼓勵。

 除此之外,吳鯤生也常常和他討論未來的寫作計畫,還不時送書給張文亮(其著作《兄弟相愛撼山河》,就是起源於吳鯤生送的一本書)。這樣一點一滴地陪伴,十年過去了,才慢慢有個作家張文亮出現,也才開始有個《電學之父─法拉第傳》的寫作計畫。

■ 支援不足 停刊收場

 假如當年,吳鯤生沒有看見張文亮老師的寫作天份,沒有提供《佳音雜誌》這發表的園地給張文亮,更沒有一路相陪、彼此提攜,我們可能到現在都不會有《科學大師的求學、戀愛與理念》,《電學之父─法拉第傳》也仍在未定之天。

 《佳音雜誌》十年前因為訂閱不踴躍,長期不堪虧損,終於宣佈停刊。假如今天又有個張文亮,沒了《佳音雜誌》,他該去那裡尋找舞台?出版社又該用什麼方式栽培這些極有潛力的作家?

 有個故事也值得一說。早在廿年前,也曾有過一份針對非基督徒大學生所製作的《今日校園》雜誌,這份雜誌立意良善,想要從影響一代知識分子開始做起,讓福音的種子,從大學生理慢慢發芽、結實。

 然而,儘管立意頗佳,卻未得到全台灣教會足夠的支援,終於也以虧損過多停刊收場。假如那份刊物能持續辦到今天,提供了一個適切的平台,讓所有有志於文字工作、在各行各業工作的基督徒,都用這個平台來練習該如何向非基督徒說話,用這個發表園地磨練自己的能力,也從這個平台得到鼓勵,搞不好今天早就有十幾個像張文亮、施以諾這樣的人,在金石堂、誠品等大型連鎖書店,用深刻睿智、或是溫馨故事,將福音傳遞出去。
(未完待續)

全國各地基督教書房一覽表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