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福音不成反被人問倒,該怎麼辦?

【作者:小小羊網路作家Ⅱ 2025.09.14




《司提反殉道》(The Martyrdom of St Stephen),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616-1617年。(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問:

是這樣的,我最近有個傳福音的問題。許多時候我想介紹基督給人認識時,常會遇見許多人對信仰的疑問,有時候對方是帶著偏見和假設問的,這種時候我常常不知道要怎麼為主辯護。甚至到後來覺得,我不但沒有成功地讓人真正地認識上帝,反而我被對方的問題問得楞住了。

有一次一位佛教徒同學說聖經裡的內容都是假的,也是人編出來,不是真的神的啟示。接下來的討論他都是基於這個前提,所以我怎麼說他好像都聽不進去。我覺得很氣餒,常常發生這樣的事阿。我也想為主贏得靈魂,可是卻覺得自己軟弱無比。傳福音真的這麼難嗎?遇見這樣的情況,究竟怎麼做才好?

答:

首先,我要講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從來沒有人,是因為我們講贏對方、辯贏對方、有能力解答出對方所有問題,就能因此信主的。人能信主,純粹是聖靈的大能,不是因為我們的講解。

我不是說講解不重要,請不要誤會;我強調的是即使我們很會講解,但只要聖靈不動工,即使對方都聽懂了,也都同意了,他還是不會信。

還沒信主得救的人,靈性是死亡狀態,沒有能力聽下任何福音。唯有聖靈開始動工,在未信者心中不斷動工,這時,他們才逐漸有能力聽下各種福音真理。

因此,我們必須不斷禱告,求聖靈動工,拯救對方。

那麼,難道我們就不需裝備自己嗎?不是的,我們當然要裝備自己。但我要強調,觀念一定要正確,要知道自己只是上帝器皿,自己的口才知識並不是對方能否信主的決定性因素,我們只是與神同工而已,真正動工的是上帝自己,不是我們。

我認識好多個很會傳福音的弟兄姊妹,啊!感謝主,他們傳福音真的很有果效。那是上帝給他們的恩賜,真的很感謝主。他們都不是什麼知道很多知識、很會講道的人,但是,他們傳福音,對方就是很容易就信了。

另外,也有些很會帶人信主的弟兄姊妹,甚至連傳都不太會,只會邀請對方來教會或團契聚會,然後,對方就因為有機會在教會中聽道,之後信主得救。這些弟兄姊妹,不僅連知識、講道都沒能力,連「傳」也沒能力,但是,他們平常很有愛心,很會照顧別人,使未信者能從他們的行為裡感受到上帝的愛,進而願意到教會聽道。

所以,請不要因為自己答不出未信者的問題,就灰心喪志,甚至自暴自棄。請記住,人能信主,絕不是因為我們的口才、知識或任何努力,而是上帝動工。在人信主的事上,我們沒有什麼功勞,一切都是上帝恩典。

然而,大家可能會疑惑:自己當初信主,確實是因為某個基督徒講的內容解通了心中的疑惑,所以才信主的啊?

是的,我沒有否認這部分。事實上,好的知識、好的講解,真的會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我們都不是神,不知道對方真正的關鍵點在哪裡,也不知道講通哪個關鍵點對方就會信主,更不知道用什麼方式來解通那關鍵點對方才會信。我們可以學習各種傳福音的方法,可以學習各種宗教的知識,可以學習各種護教技術。但是,真正能使人信主,還是在上帝自己,不是我們的功勞。

有些人,要循循善誘、溫柔的講解,他才會信主;有些人,反而要強硬的責罵、當頭棒喝,他才會信主。用什麼方式,我們常不得而知。

主耶穌對十二使徒,常常是溫柔講解,循循善誘;但司提反臨死前的講道,卻沒讓保羅信主,反而是主耶穌對保羅強硬的大光照耀使他瞎眼,他才信主得救。

我們可以準備,我們要不斷充實自己,但是,我們真的無法事先知道果效會如何。廣傳福音、裝備自己,是我們應盡的本分;至於人家會不會信、成果會如何,那是上帝的主權,不是我們事先能預期的。

彼得在五旬節當日講道,只是很單純講主耶穌受死復活,信而得救,結果,就三千人信主了。司提反在公會講出一篇很長的道,從始祖亞伯拉罕講到主耶穌,結果是被亂石丟死。亞拿尼亞奉主的差遣,去對殘暴的掃羅按手禱告,告訴掃羅主耶穌差他來,這樣掃羅就受洗了,變成日後的保羅。保羅在雅典講出一篇精彩的道,結果有譏誚的,有相信的。

我們盡量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能力,只需盡本分即可,其他的,是上帝的事。

但是,話又反過來,難道我們都不需裝備嗎?當然不是!「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3:15)「常做準備」,看到了嗎?所以,只要有機會,我們就要盡量努力充實自己、裝備自己。但是,我還是必須提醒,我們不管如何裝備,永遠都不會夠,我們只能盡量。而且,即使我們講得很好,對方信了,那也不是我們的功勞;假使我們講得不好、答不出來,也不用傷心氣餒,回家後再去查考或問人便是。

再回到發問者的所提的例子。位佛教徒同學說聖經裡的內容都是假的,接下來的討論他都是基於這個前提。其實,這有很多方法可以辯,但是,請記住我前面講的:即使對方聽懂我們的意思,也同意我們說的是正確的,但除非聖靈動工,否則對方還是不會信主。

要如何回答?我簡單示範一個:「你假定我們聖經為假,來問我聖經問題,那麼,我也假定你們佛經為假,來問你佛教問題,你覺得這樣好嗎?假使你尊重我,正如我尊重你,那麼,你可否先不用管聖經真假,聽我講我們聖經說了些什麼?」

更強硬的示範如下:「基督教新約經典,在西元一百年內就全部完成。佛教第一本經典,是佛祖釋迦牟尼死後五百年才出現。你覺得,要比真假,哪種是假的機會比較高?」

「你讀史記,會先問它是真是假嗎?司馬遷找的資料,你就相信嗎?史記的紀錄裡,很多古史、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都早於司馬遷很久以前,他講的是真是假,誰知道?但是,你讀書時,也不會先問它是真是假,而是先讀再說,不是嗎?老師考試時,你有對老師抗議史記是真是假都還未知,怎能就這樣要我們背、要考試呢?這樣的話,假使你要認識聖經,七早八早就只用聖經為假來認識聖經,這樣對嗎?好嗎?公平嗎?」

說真的,我們真的不知道什麼樣的回答,才能切入對方的心。該溫柔、該強硬,真的不知道。我們需要聖靈帶領,祈求聖靈帶我們做正確的事,開對方的心門。

在我年輕時,我很看重辯論技巧,會企圖辯倒對方。但隨我年紀越長,即使我有能力駁倒對方,我也不太喜歡用辯論技巧。我看重的,是機會。當機會來了,我會盡量告訴對方我們在信些什麼。對對方的疑問,我會盡量解答,但不是去辯倒對方。

通常,未信者的問題,可以分成兩大類:1. 惡意的;2. 誠意的。有些人問問題,我們會感覺到對方是出於惡意,不是真正想知道我們在信些什麼。對這類人,我通常比較不會花太多時間在他們身上。有時,在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基督教時,我會藉機反擊回去,但目的不是要使對方信主,而是要講給其他讀者聽。

但是,也有另一種人,問問題是真正想知道基督教在信些什麼。對這些人,我會花很多時間與心力去講解,努力去消除他們的疑惑。

對第一種惡意者而言,我常常可以駁到對方啞口無言;對第二種善意者而言,我常常可以講到對方點頭稱是。但是,還是一樣,這都只是鬆土,都只是福音預工,真正動工的,是上帝自己。不過,雖然只是鬆土,但只要有機會,就要努力鬆土。

曾有人做統計研究,他們發現,一個人能信主,平均要遇過約十幾、二十個基督徒的福音事工。這個數據,真實性姑且不論。但是,確實可以給我們一個提醒:帶人信主,有時真的好像接力賽。我們是中間哪一棒都不知道,有人是第一個撒種的,有人是中間鬆土耕耘的,也有人是最後收割的。沒有誰特別了不起,也沒有誰的功勞最大。我們盡自己本分便是。

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林前3:6-7)

另外,趁此機會,我也要提醒一個觀念。有時,福音事工可以分成:1. 預工(鬆土);2. 正工(福音本身);3. 後工(栽培造就)。這種分類,雖然不是絕對,但確實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一些東西。

對我而言,除非傳到「罪—十字架—認罪悔改信耶穌」的道,其他都不算做到「正工」。換言之,很多人傳福音時,其實都只是在做預工,還沒切入正工。帶人到教會聽道,這只是福音預工,還沒到福音正工;對人講解聖經、回答未信者問題,除非有講到「罪—十字架—認罪悔改信耶穌」的,否則,都還是只能算預工,不算正工;教會辦讀書會、樂團、課後輔導、開設醫院、慈善濟貧……,全部都只是預工,不是正工。

請注意:我不是說預工不好,事實上我非常看重預工,也非常積極支持各種預工。但我們必須記住:那還不是福音的正工,不是福音的本體。我們必須努力找機會,在時機合適時,將福音本體傳給相關人,這樣才是真正傳到福音。

以上分享,提供參考。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