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起学习长大

【作者:阮以杰网路作家Ⅱ 2015.11.29


最近,BBC拍摄了一个大约三分钟的短片,记录了飞鱼被鬼头刀追赶猎捕而飞出海面的过程,同时在空中也有白腹鲣鸟在等候猎食飞起来的飞鱼。这些精采的画面其实在我们台湾东部海域也算常见,从兰屿达悟族人的飞鱼祭典、我们渔港常见的鱼获:鬼头刀、石梯坪渔港的飞鱼干等等,都可以看见这些鱼类的踪迹。

然而有趣的正是这里:我们大致上是透过食用他们才会认识这些生物,鲜少有机会亲自看到。不能否认「食」是生活当中相当重要的大事,但在现代高度分工的社会制度下,我们(尤其是都市人)并不能知道所吃的食物来自哪里、原本长什么样子,于是对于生态系的认知非常少,同时也不认识与这些生态系共存的人群,如达悟族、渔民。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但是也因为这个食物生产的方式,才让有心人有机可乘,在食物生产、加工、包装、运送的过程偷工减料,进而造成这几年层出不穷的食物安全问题。

在第十三期周末儿童营第二个月当中,我们的大主题是生态环境,看了好几本绘本,有《我们的大地》、《小樟树》、《过…过…过马路》以及《森林是我家》。首先透过《我们的大地》用强烈的画面对比,与孩子一起讨论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同时也着重在渔业资源的快速枯竭,透过游戏钓鱼让孩子体会到渔获量若没有限制,将会造成海洋原生鱼类消失,不过有趣的是当我问道:「当鱼不够我们吃了,该怎么办?」时,有些孩子回答着:「我的可以分给别人!」甚至将钓起来的鱼再放回大海。由此可见仍有许多人有着愿意与人分享的心,若仍将这分关怀推展到其他受造物、甚至是我们后代的未来,相信这会是提升我们生命价值的方式。

接着透过观察礼拜堂旁一棵兰屿罗汉松,诺大的树荫与枝干,与外边行道树产生强烈的对比,引导孩子去观察土地的大小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同时也了解原来树木在不受限制的状态下可以生长成如此巨大,让我们可以得到许多益处,因此我们也应该尽力去了解不同树木的样貌;另外透过阅读《过…过…过马路》,大家开始对于自己所走的路有更多观察,并且在游戏中小心翼翼的不要去撞到扮演动物的老师们。延伸到现实,的确我们也需要反省道路的开拓,也造成许多野生动物难以回家。最后《森林是我家》则是结合了第一个月对自我的认识,从自己现在最擅长、最喜欢的事情,去想这些事情能够帮助别人什么?会不会对人带来伤害?透过讨论与实作,亲自将自己擅长做成宝剑,也思考挥舞自己的能力时界线在哪里。

对我们来说,其实也是生活中不断反省应用的机会,就像是我们看到BBC的影片,其实也提醒我们自然环境中仍有上主在运行的力量,我们取用时应该取多少才能继续维护这些受造美丽之处?以及在营造我们的生活时,如何限制自己的欲望,让更多人、生物也能共存,这也是在我们新港有机会能够发展出不同价值的出路。

因此这些教案设计都期待孩子与同工们能够藉由参与这些活动,反思现代社会造成的种种问题,同时也探索自己、认识自己,了解上主在自己生命当中的引导与呼召,这也是我们一辈子的功课,是不断追寻信仰的道路。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