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能遮掩许多的罪」是要教会姑息恶行并加以掩饰吗?

【作者:Monica Augustine Chen网路作家Ⅱ 2022.09.11



1935年电影《悲惨世界》的剧照,卞福汝主教开导尚万强。(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日前有朋友问,《彼得前书》四8这句「爱能遮掩许多的罪」该怎么解释?这是一个好问题,因为这经文常引起误解,学者也提到有人「随便引用这句经文来支持很多行为」[1]。

一个常见的理解是认为:「如果基督徒爱或饶恕别人,自己的罪也能得到赦免(遮盖)」。然而这其实是误解了「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六15)这句话。

海尔(Douglas R.A.Hare)教授就强调:「我们不可以愚蠢地相信自己可以藉由饶恕别人而博得神的赦免」。耶稣要门徒「饶恕别人」的理由是:「当我们决意不饶恕他人的时候,就表示我们不愿悔改」,也因此这不是「用饶恕换赦免」,而是「我们期待得到神的恩典之前,必须为了自己的铁石心肠献上真诚的悔改」[2]。

冯国泰(Curtis Vaughan)博士也说:「爱能遮掩许多的罪,我们不可以把它解释为我们的爱有免罪的功效」[3]。毛克礼(Alexander N.MacLeod)牧师同样提醒:「这句经文不能看作是教训我们说『爱算是一种功德』,足以使神忽视其他罪愆,或者说我们可以因着爱得以称义」[4]。

另一种严重的误解是主张:既然「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则对于任何「教会中的犯罪」都该加以遮盖或掩饰,「不可定罪(审判)、只要饶恕」。然而这真是这节经文的意思吗?

事实是,过去曾有基督教机构对资深牧师涉及性骚扰的投诉处理不够积极,结果丑闻曝光后受到外界许多责难。涉案的牧师除遭民事法院判赔外,刑事部分也被依利用权势猥亵罪判刑,且今年五月又因另案(其他受害女生)遭北检认定「确实利用权势猥亵被害人」而起诉同一位牧师[5]。

回到我们关心的这句「爱能遮掩许多的罪」,不少人都注意到这经文与《箴言》十12「爱能遮掩一切过错」很相似。而《雅各书》五20也有一句「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许多的罪」。因此许多学者认为「雅各及彼得可能是引用当时流传于教会的一句箴言」[6]。

如果从《箴言》来理解,则「爱能遮掩许多的罪」指的就是「真实的爱心会令人原谅得罪他的人」、「本着爱心不看彼此的过犯」[7],因为「彼此相爱能使人不注意对方许多得罪自己的地方」[8]。

所以「遮掩」许多的罪就是「赦免(宽恕)」许多的罪,「被遮掩的罪既然未被看见,就有如消失」,因为「爱里有忍耐、宽容,有爱心的人会容忍并赦免别人的过犯,有如除去已经犯下的罪」。

但这不是「漠视别人所犯的罪」,而是「不张扬、不急于定人的罪,反倒赦免别人」。也因此所说的罪是「人与人之间的亏欠」,正如「神赦免我们的罪,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路十一4)[9]。

提摩太.凯勒(Timothy Keller)牧师在解释《箴言》十12这句「爱能遮掩一切过错」时也说:它指的并非「掩饰」,而是告诉我们:「愤怒尝试去揭露和褪去他人的真面目,为的是要让他们看起来很不堪;爱却是拒绝报复并且刻意寻求以最好的眼光来看待别人」,「若可能的话,会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帮助当事者作出改变」[10]。

华尔基(Bruce K.Waltke)博士虽同意《箴言》十12的主旨是「爱别人的人用属天的方式拉下遮盖物,来遮蔽一切罪过,爱并没有将犯罪者置于舞台上,并揭开遮盖物来暴露他的过失」,但仍提醒「这一谚语必须与属灵朋友纠正罪恶过犯的真理一同考虑」,如「应坦诚责备你的邻舍」(利十九17,新译本)、「如果有人偶然犯了过错,你们这些属灵的人就要用温和的方法纠正他」(加六1,现代中文修订本)[11]。

毛克礼(Alexander N.MacLeod)牧师同样认为「恨能挑起争端,因为它把别人的罪显扬如昼。恨是使人吹毛求疵而又扩张它、宣扬它而引以为快,但爱对别人的罪作法恰正相反,它遮掩罪」。

但毛克礼强调这不是「将作恶加以粉饰或称恶为善,这也不是说我们永不谴责、绝不报告或绝不惩罚行恶的人。有时罪恶必须予以揭发而加以治疗,任何对恶隐藏并姑息的办法不是基督教的爱」[12]。

康来昌老师也认为神的意思「不是叫我们掩盖、虚伪作假」,「有时不能忘记对方或自己的一些罪恶,为了帮助他不继续犯,我们需要记得他有这样的情形」,「但如果神真的在他身上有恩典,让他逐渐脱离这些,我们再记这些就不太好了,我们不算那些旧帐,所以爱遮掩许多的罪,就是让罪过好像都已经不存在了」[13]。

如果从《雅各书》五20这句「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许多的罪」去解读,所强调的就是「信徒失迷后又被忠心的信徒挽回、归向神,那么他过去所犯的许多罪就被遮盖或赦免,并且灵魂得拯救」[14]。

这种情况下,「从死亡中被拯救出来的是那失迷者」[15],因为「人的爱心能挽回罪人,使之悔改认罪,以致不会得罪神」[16]。

探讨至此,我们可以确定「爱能遮掩许多的罪」不是要教会「姑息恶行并加以掩饰」,而是奥斯邦(Grant R. Osborne)博士所说的:「我们若真爱别人,就会饶恕(遮盖)人的冒犯(对我们犯的罪)」。

因为《彼得前书》上下文所谈论的是「群体中的忍让与联合」[17],所以彼得引用《箴言》十12强调「以爱心取替仇恨,便能平息纷争」。这不但能使救赎群体「保持圣洁与合一」 ,也能使教会「预备有如火的试炼」[18]。

就像曾任福音派神学协会主席的顾韦恩(Wayne Grudem)所说,如果基督徒团契生活有爱,「许多小错,甚至一些较大的过错都可以被忽略被遗忘」,「但在缺乏爱的环境里,人口里所说每句话都会被怀疑,每一样动作都会被误解,于是到处都是争端冲突,这就合了撒旦的心意」[19]。

教会对罪恶不应姑息,但我们如果有爱,就绝不会「以挑剔和暴露别人的过犯失误为乐」,而是愿意「效法神的慈悲怜悯,凭爱心原谅人」,即使「原谅人总是要付代价的」[20]。

何时该「不看对方的过犯」,何时该「本于爱心婉言劝戒」,何时该「用纪律来帮助对方改正或悔改」,其实需要神给我们智慧。

但可以确定的是:「爱具有强烈的感化作用,能软化那些冥顽不灵、执迷不悟的心,其效果比任何刑罚还要大」[21]。

我始终记得法国文豪雨果(Victor Hugo)小说《悲惨世界》里这个感人的故事:罪犯尚万强 (Jean Valjean)偷了卞福汝主教(Bishop Myriel)的银餐具和大汤勺,被三个警察扭送到主教面前。

主教一看见尚万强却说:「很高兴看见您,怎么回事儿,烛台我也送给您了,跟其他几件都是银器,您可以卖上二百法郎,为什么您没有把烛台连同餐具一起带走呢?」。

等警察放了他,主教「走到壁炉前,拿起两只银烛台交给尚万强」,且低声对他说:「不要忘记,永远也不要忘记您向我做的保证,您用这钱是为了当个诚实的人」。

其实尚万强从未做过甚么保证,但主教再次郑重说道:「我的兄弟,您不再属于恶一方,而属于善一方了。我买下了您的灵魂,我把您的灵魂从邪恶的念头和沉沦的思想中赎出来,交给神了」[22]。愿您也记得这故事!




[1] 史葛・麦克奈特(Scot McKnight)博士,《国际释经应用系列:彼得前书》,汉语圣经协会,2004,页221。

[2] 海尔(Douglas R.A.Hare)教授,《解经讲道注释 :马太福音》,台湾教会公报社,2010,页85。

[3] 冯国泰(Curtis Vaughan)博士,《天道研经导读:彼得前后书、犹大书》,天道书楼,1998,页106。

[4] 毛克礼(Alexander N.MacLeod)牧师,《彼得前书释义》,福音证主协会,1983,页286。

[5] 〈淫牧师露鸟求女大生帮按摩 赔百万「跟上帝忏悔过了」下场出炉〉,苹果日报,20220531。

[6] 张永信&张略博士,《天道圣经注释:彼得前书》,天道书楼,1997,页339。

[7] 约翰•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博士,《麦克阿瑟新约注释:彼得前书》,华人基督徒培训中心,2012,页356。

[8] 谭志超博士,《与彼得同读旧约:彼得前书的弥赛亚「新时代」》,天道书楼,2021,页112。

[9] 赖可中博士,《彼得前书:经历苦难进入荣耀》,明道社,2010,页173。

[10] 提摩太.凯勒(Timothy Keller)&凯西•凯勒(Kathy keller),《智慧之书:一年的箴言灵修日程》,希望之声文化,2018,5月4日。

[11] 华尔基(Bruce K.Waltke)博士,《箴言:一至十五章》,美国麦种传道会,2018,页572。

[12] 毛克礼(Alexander N.MacLeod)牧师,《彼得前书释义》,福音证主协会,1983,页286287。

[13] 康来昌博士,《康来昌查经:彼得前书》。

[14] 格兰特.奥斯邦(Grant R. Osborne)博士,《房角石圣经注释丛书:第十八卷上:雅各书、彼得前后书、犹大书》,恩道出版,2018,页199。

[15] 大卫•尼斯特龙(David L.Nystrom)博士,《雅各书》,汉语圣经协会,2009,页327。

[16] 张永信&张略博士,《天道圣经注释:彼得前书》,天道书楼,1997,页340。

[17] 格兰特.奥斯邦(Grant R. Osborne)博士,《房角石圣经注释丛书:第十八卷上:雅各书、彼得前后书、犹大书》,恩道出版,2018,页375。

[18] 张永信&张略博士,《天道圣经注释:彼得前书》,天道书楼,1997,页340。

[19] 顾韦恩(Wayne Grudem),《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彼得前书》,校园书房,1995,页192。

[20] 克劳尼(Edmund P.Clowney)博士,《圣经信息系列:彼得前书》,校园书房,2008,页239。

[21] 梁家麟博士,《彼得前书》,建道神学院,1997,页176。

[21] 雨果(Victor Hugo),《雨果文集第九卷:悲惨世界(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页136137。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