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急澗山嵐》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思考神?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非神學之地的「神思錄」*

21世紀神學事件簿東南亞是一個宗教林立、諸神共舞、善男信女充斥的世界。以我的出生地馬來西亞半島為例。我自小跟隨父母的傳統信仰,家中老少自稱是佛教徒,實踐的是道教禮儀,拜的是民間鬼神。當時對我而言,宗教是生活的體驗,不是思考的歷程。

我是什麼時候開始思考神的?當然,回顧過去,難免受現今的信仰與觀點影響我對過去的印象,實在難以說得準。但無可置疑,過去的經歷還是影響著我的今日 。

依稀記得小學四年級,因著抱怨家庭不和、生活單調、學業枯燥,苦思「人活著是為了什麼?」百思不得其解,但實在求助無門,不如一了百了。於是我幼稚地計畫了一次吊頸自盡的鬧劇。

那是學校假期的一個早晨,寫了遺書,交代鄰居玩伴當天下午把信函交給我的母親。之後,我回到家門外的院子,爬上番石榴樹,把麻繩綁好在枝幹上,一切就緒。當我將繩子套上頸項,縱身而下的當兒,俯視卻看見樹根上一些小雞小鴨,正跌跌撞撞地跟著牠們的母親在覓食。突然間,我感受到一種莫名的溫暖,周遭的事物變得清晰起來。我記得眼前樹葉末端懸掛的露珠,水光清澈,折射出多種光澤色彩。那一幕叫我驚訝,我才看見原來在自己的問題之外,還有另一個世界是那麼奧妙神奇,我卻沒有注意到!

這次經歷讓我的小小心靈找到一個暫時的答案,或嚴格而論,不是我苦思的問題的答案,而是一個看問題的方式:「或許只要我能跳出自身的問題,我現在的問題就可能不再是問題。」我意識到,我的問題不一定是真的問題。可能只有問正確的問題,才有真實有意義的答案。

***

中學將結業前,有一位篤信佛教的老同學,突然改信耶穌,加入基督教,引起我的好奇。以後他介紹一些基督徒朋友給我,他們非常積極地與我討論基督教信仰,期待我也改信耶穌,成為基督徒。我很認真地思考,提出許多問題,挑戰他們所信的真理,例如:聖經的真實性、神蹟的科學性、信心的證據、宇宙與生命的來源⋯⋯等問題。討論的氣氛你來我往,熱烈非常,時而冷靜,時而火爆。我不能接受基督徒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相信神蹟,尤其是神成為人、死裡復活、信心禱告、醫病趕鬼⋯⋯,正常的理性不可能接受這些說法,更不要說相信了。

在那幾天,牙尖嘴利、咄咄逼人的我,每逢看見對手啞口無言,開心得很。然而,每當夜暮西垂,回家路上,盤旋在我腦海裡的,居然是理性的不確定:「難道我真的問對問題?我真的可能有所有的答案嗎?若耶穌是上帝本身,是我的理性給的標準?還是祂的話語就是標準?」

就在某個傍晚,有一「知識分子型」基督徒反問我一個問題:「誰能保證明早的太陽必然從東方升起?難道科學不也是一種已知又接受未知的信心嗎?」忽然間,這個問題讓我看見我之前所有理性的提問都問錯了,因為或許在本質上信心與理性沒有多大的差別,都可能是渴求真理、認識真理和接受真理的「功能」。

幾天後,我不再受理性問題的困擾,反而認真地閱讀四卷福音書,從中認識耶穌的言行和影響力。讀到馬可福音二章17節,耶穌說:「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有病的人才需要;我來不是要召義人,而是要召罪人。」更讓我體會到個人面對罪性與死亡的虛空。在一個炎熱的晚上,我和那些基督徒在教堂一起認罪禱告,歸信耶穌。今日回頭看,我信主之前的「神思錄」,正是聖經所見證的創造主給我的引導,即便當時在「非神學」之地。這「神思錄」日後也成為我進入「神學」之地(教會、神學院、大學哲學系及宗教系)探索信仰與世界的密切關係。

*從聖經智慧的角度詮釋上帝在歷史中的言說與作為的思維活動,在此作者稱之「神思錄」。

註:作者為新加坡神學院教務主任

本專欄與《校園出版社《書饗》校園雜誌》合作

【延伸閱讀】:
基督裏的自由
是朋友不是敵人,是幫助不是攻擊
《路德講堂》你所傳的是不是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