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不透到使之成形:默观灵修的七个步骤

【作者:王道维永恒的答问 2012.05.27


从前在某一处,有一个雕匠。他辛勤地用他的锤和凿,在一块巨大的大理石上雕琢。一名小孩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只看见大块小块的石块四处跌落。他完全不明白这是甚么一回事。但当这小孩在数周后再回到这工作间,他大吃一惊:看到在大理石原先的位置上,蹲伏着一只高大威猛的狮子。那小孩兴高采烈地跑道雕匠前,对他说:「先生,请告诉我,你怎么会晓得在大理石里面有一头狮子的呢?」

转载于《罗马城的小丑戏》,卢云着


在上面的小故事中,那块大理石所具有的意义是这个男孩所无法了解的,尽管他所见的是与雕匠所见的是同一块石头。只有当雕匠一斧一凿地将那狮子解放出来时,小男孩才知道雕匠所拥有的并非只是他们眼睛所共同可见的「资讯 (information)」,而是隐藏于心的「洞见 (insight)」。那是一种难以完全明白的直觉,绝非单纯知识的累积。

在这个网路发达的时代,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常常充塞过多的资讯,因而取代了我们真正所需要的洞见,让我们反而不确定如何活出那一个似乎深植于自己内心里的真实。我们或许可以拿起斧凿煞有其事地敲敲打打,按照我们所以为美好的形像来雕凿,但是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我们总难面对那心里真实的疑惑:「我真的能看清这块石头的本质吗?这真是我自己的意思所能决定的?或者只是在躲避问题,欺骗自己?」毕竟,「生命」这块大理石所隐藏的,似乎远远多于我们所能想像的。

对于这样的问题,在基督教的灵修传统里是有一些可以了解的方法或步骤。这主要是第三、第四世纪时一些沙漠教父藉由自己的经验与信仰的结合,逐渐摸索建构出来的,直到现在还在一些天主教会与东正教会的修院里被传承。不过可惜的是,对于马丁路德改教后所发展出的更正教教会,这些宝贝的传统多已淡化,使得许多基督徒也常常陷入迷惘,不知道如何活出上帝所应许那更丰盛的生命。


这类帮助我们抹去表面的现象干扰,以至于可以看透事物本质的灵修方式或可统称为默观 (contemplation) 的操练。这是一种强调与上帝同在并学习用他的角度来思想或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不再将眼前那块石头当成一件工作,而是转眼注视那位真正的雕匠,也就是上帝,的心灵。因为只有真正的雕匠心灵才能知道石头内隐藏的故事,将其中最美善的奥秘给释放出来。

就我个人的领受与学习,这样的灵修操练可以细分为「静候」、「默想」、「降服」、「洁净」、「光照」、「合一」、与「同行」七个过程。这不是一些单独事件的集合,而是彼此连贯的同一件事,并且需要我们时常的操练才能越发进深熟稔。为方便说明,就简单介绍如下:

(一) 静候 (waiting):就是将眼目口舌等主动感官关闭,并且进入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环境,静静等候内心各样杂音的平静。很多时候,这样的等候本身就是最困难的,因为我们的心思已习惯于不停地思想或因为情绪的波动而反射性的对自己说话。所以真正的静候也不只是随性所至,意游象外,反而是有目的性地克制回应,将意志与自己的情绪或思想抽离,躲进内心的某个角落、等待真正平静的来到。此时聆听一段安详熟悉的音乐或反覆低吟一句经文常可以有很大的帮助。

(二) 默想 (meditation):当心灵的波动逐渐平息之时,意志可以再次引导思想的功能来审视自己并凝视周遭的世界,逐步厘清自己的现况与所有事情间本质的关系。与一般的思想判断不一样的是,此时所需要的不是表面上的因果关系或责任归属,而是就事物本然的现况与个人的反应来察觉出心中的幽暗与世界的真貌。我们似乎是要完全放弃一般对事物的判断,而直接以更温柔纤细的心灵来感受一切:感受这世界从每一个小地方所发出的气息,体会别人心中所真正在乎的自己,与聆听内心里真实的渴望与害怕。即便触动未知或旧日的伤口时,也无需否认、遮掩、或保护,只要轻轻地将之带到上帝的面前,毫无隐藏或胆怯地赤裸敞开……

(三) 降服 (submission):虽然前面的过程也可能在其他宗教的灵修中看到,但处理的方法却从这里开始有所不同。因为基督徒相信,在上帝圣洁的权能面前,我们本是如灰尘一般渺小,毫无可夸;只有承认自己的完全败坏与无助之时,才能因着上帝的恩典战胜心中的罪性与幽暗。这个世界之所以变得混沌不明、人心觉得游离失所,正是因为我们远离生命真正的源头而自以为义的结果。因此,这个降服就成为一个分界点,不但将我们内心的丑恶与污秽呈现出来,并且放弃自己的骄傲挣扎,完全将灵魂交托给那位创造我们的上帝。这个降服乍看之下是个「失败」的记号,但却是回到我们起初真正的位置,真正降服己心的谦卑记号。

(四) 洁净 (purification):但是上帝是真实的,也是慈爱怜悯的,因此当我们以完全谦卑的态度来寻求他时,就能得着由他而来的洁净与宽恕。因为上帝是圣洁的,而我们不管在别人眼中或自己眼中看来多么正直良善,也没有资格站在如此圣洁的光中。所以这个洁净的过程与其说是把我们的罪性完全除去,不如说是因着耶稣十字架上的救赎而得到遮盖,进而转化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那时,我们会觉得自己的心灵彷佛破茧而出,似乎相似却又完全不同。因为此时心思所注目的焦点,已经从个人或有限世界的身上转移,灵魂开始进入到另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准备飞翔。

(五) 光照 (enlightenment):当我们灵魂被带领到这一层境界,脱离世间各样事物情感,并心中罪恶的捆绑时,上帝的圣灵才会引导我们重新看待自己的生命与所处的世界。与平常所见与默想所得不同的是,这时有一道神圣的光芒照耀穿透我们的所见,让我们对自己与世界有新的看见。这样的看见会是充满爱与怜悯的温暖,以至于一些之前所明白了解的道理也有更新的体会,而非冰冷的认知。此时,我们原先所凝视的那块生命的大石,就开始逐渐变成透明,让我们慢慢得见其中所蕴含的奇妙奥秘。这时我们才能发现这些事物更深层的意义与彼此的关系,因为万物都是他按着他的旨意所造,而万事都在他的许可之下所发生。

(六) 合一 (unification):当我们的心灵与他更为接近、更相契合之时,我们会发现在这被看透的世界中,竟重新看到上帝的同在、遇见上帝的心灵。那本来在我们之上、在我们之后的,也同时显现在我们之前、在我们之中。虽然这样的神圣同在有着人间无法比拟的甘美香甜,但因着我们有限的肉体与尚未被完全成全的灵魂,我们很难在这样的境界中与上帝同在太久。更完全的同在与合一恐怕要到我们离开这软弱身体的那一天才能享受得到。但是因为上帝这短暂却彷佛长久的临在,让我们在内心深处得到真正的更新,重新在内里得到了生命的确据。

(七) 同行 (accompany):与一般宗教经验不同的是,上帝所赐的属灵经验,绝不是为了让我们因此骄傲或流连,反而为了是要装备我们自己,重回尘世成为与他同行的仆人。以前我们可能会为眼前的这块生命的大理石应该如何雕琢而徬徨,但如今不但可以从雕匠的眼光中看的更清楚,也知道到自己不再是个孩子,而是成为上帝的学徒。这些历程与看见让我们更有信心地拿起槌凿奋力雕刻自己的生命。不管所完成的是一头猛狮或是一只绵羊,都不需要因为与他人比较而显出骄傲或自卑,因为我们深深知道那是属于谁的东西,以及在永恒的光芒中所应占有的位置。

以上只是简短地说明默观传统的一些历程,但绝非排他性的描述。事实上这些步骤或经验也可能随着不同的灵修传统有不一样的体现方式。需要强调的是,默观操练的结果并非是使得我们更加圣洁或减少罪性,反而是使我们更看清自己的卑微与内心的不洁,学习从上头得着力量来面对充满引诱与挑战的世界。此外,我们也当注意,不能将默观的生命视为一个「目的」来期待:那样就会再次将这些洞见从我们心灵关闭,化为原来那看不透的外表。因为我们只有在真正仰望上帝与舍弃自我中心的盼望时,才能回到受造的正确位置,让这些事物的本像按着他的旨意自然地彰显。无论如何,我们会更清楚的知道,眼前的这块平凡的石头,里面藏着我们在上帝眼中的自己,正呼唤着我们一槌一凿地将他解放出来,重回彼此的怀抱。





后记:

会写这样灵修性的文章,老实说也的确让我犹豫很久。起初虽是有一点小小的感动,但是总觉得不想让大部分的格友,特别是非基督徒的读者,觉得神秘兮兮或莫名其妙。这通常不是我的性格。甚至,直到前几天手边还一度换了好几个不同主题的文章,想是不是可以换掉这个令我觉得尴尬的主题,因为知道自己的领受与修为还差得太远。或许读者中也有很多不同的宗教背景,也可能因此会发生若干误会。

但前天再游走回这个主题时,彷佛有某种更明确的带领,让它顺利完成,所以也就死硬着头皮发表了。若有人因为认识我个人而觉得我的罪性、骄傲、与生活并不显示配得上文章所描写的经验时 (也许我妻子最清楚了),我也很愿意承认这个事实,并深感自己的软弱与不足。但我相信,上帝还是在同样的地方等带着我们更认识他。若有某位读者觉得有收获,因而更经历他所赐的奇妙丰富,那也就完全是他自己的怜悯。


延伸阅读:寻求一生的呼召
延伸阅读:求主同在,弃绝自己
延伸阅读:生活、生命、与灵魂的光景
延伸阅读:感恩的四个层次
延伸阅读:赞美的四个层次


欢迎参观:王道维的部落格


上一则下一则